教研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研活动

经济学院贸经系说专业教学研讨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发布日期:2022-10-14    作者:     来源:     点击:

经济学院贸经系说专业教学研讨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22103日我校组织召开了本学期第2次教学工作例会,会议中提出开展“说专业”活动,要求将活动与专业优化调整有机融入共同开展,通过“说专业”及时总结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经验,为专业优化调整提供思路。基于此,20221011日下午,经济学院贸经系全体教师在贸经系主任徐俊副教授的组织下,展开了说专业的在线教研活动。

首先由徐俊副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最新修订的2022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质量。作为山西第一所职业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强、理论水平强、实践能力强”的智慧型的人才就成为我专业的工作重点;如何服务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及地方经济策略,并为其培育德技并修的工匠型人才成为我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通过书面问卷、企业访谈、电话访谈、座谈会、网站查询等多种形式对相关产业进行调研,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并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与修订,更好的为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持续的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策划能力的综合型的新型职业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能够适应“互联网+国际贸易业态,熟练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知识,具备商务英语应用、国际市场开发、国际贸易业务规范运作、跨境电商运营、外汇风险防范及企业经营管理技能,面向对外经济与贸易行业岗位群,从事外贸业务、外贸跟单、外贸单证、跨境电商运营、国际货运代理等工作,能够提供中高端服务、有效管理并处理复杂问题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我们以“学岗对接”为抓手,明确了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思路,面向外贸单证员、外贸业务员、跨境电商B2B运营专员、跨境电商B2C运营专员等岗位群,实现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行业、课程与岗位三个对接,实施岗位认知、单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步骤的技能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体系

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制订的课程体系由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创新创业课、第二课堂组成的五大课程模块,实现全方位育人。

1.公共基础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人文素质、审美素养、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在体育运动中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公共课模块分为全校通识课和专业通识课,全校通识课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安全教育(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军事理论。这些课程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身心健康、传统文化的教育。专业通识课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大学英语、信息技术、口才知识与演讲、国际商务礼仪、应用文写作技巧与规范。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素质培养的必修课程。

2.专业教育课程,使学生领会中国对外开放的根本国策,深入理解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精神内核,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价值观和贸易观以及国际竞争中的中国优势,理解国际经贸现象的成因及其背后的逻辑,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强化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学术诚信意识、法律规范意识。专业课模块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又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包括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外贸业务流程实训、商务英语口语、国际商务谈判、展会实务、国际货运代理、统计学、外贸商品展实训、国际结算实训、国际市场营销、经济法、证券与期货、国际金融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惯例与准则。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制单实训、跨境电商基础、国际商务英语、国际结算、海关通关实务、跨境电商英语。专业选修课分两个专业方向课程,学生根据兴趣任选其一。国经方向:商务英语阅读、服务贸易、国际经济合作;跨境方向:跨境电商B2B运营、跨境电商B2C运营、跨境电商视觉设计。

3.实践类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的社会责任以及法德兼修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活力。实践课模块(占总学时53%),包括实习、实训、论文。实训由理实一体的课程实训部分、军事技能、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训)、劳动教育等构成。实习有认知实习,即对专业及未来就业岗位的认知实践;跟岗实习,即专业课开设过程中对具体岗位的实习实践;顶岗实习,即毕业前持续24周的企业岗位实习实践,完成学业与就业的衔接。论文包括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运用所学专业理论与技能解决国际经济贸易实际中某一问题的方案,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能力。

创新创业模块包括入学教育及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创业意识教育、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以及创新创业竞赛、孵化项目、技能证书、学科技能竞赛、艺术作品、专利发明、学术论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职业规划能力。

4.第二课堂模块,由学校团委组织实施教学,包含美育教育、社会实践等。

本专业依托原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共有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助教2人,高级职称专任教师占比为40%,研究生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90%。本专业的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为80%。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占到专兼职教师总数的37.5%,均可以承担实质性专业教学任务,其所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授课课时占专业课总课时的20%。专业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获多项省级及以上教学领域有关奖励。其中获2020年省级精品课程1项,2014民办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师优师杯双语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2项,201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本科)奖二等奖1项,2011年第二届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2010年全国商业联合会商科作品课程类一等奖1项。另外本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多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专业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参加多届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技能大赛(POCIB)获得团体一等奖10项,二等奖及个人奖30余项。

根据新修订的2022版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我校特色鲜明,国内一流,高水平、示范性理工类职业大学的办学定位,确立今后本专业建设目标是:构建紧跟国际贸易新业态、开发培养国际贸易岗位群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色,打造在中西部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接着,徐俊副教授带领全体专业教师认真学习新的专业标准,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正方向。2021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对职业教育专业体系进行了系统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经济学院贸易系教师完整全面地学习了经济贸易类专业简介,并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方向如下:

1.专业能力要求,应明确强调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国际服务贸易业务管理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专业基础课,需增加数字贸易类课程,如数字贸易概论、数字经济概论,增加企业管理、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等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需增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商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外贸风险管理数字贸易实务等课程。

贸经系全体教师会继续学习研讨专业简介、专业标准,为进一步全面修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培养目标、拓展能力要求、更新课程体系,落实实习实训,加快专业升级,更好服务产业发展,而做好充分的准备。经济学院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文华街369号  邮编:030619

联系电话:0351-5678403

版权所有: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技术支持:智慧校园中心    晋ICP备15000856号    晋公网安备14070202000207号

学院党委

学院党委

学院官方

学院官方